新闻中心

| News  --"新闻中心"

2011中国空调行业发展趋势高峰会在北京召开

  • 分类:专业技术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1-08-23 14:52
  • 访问量:

2011中国空调行业发展趋势高峰会在北京召开

【概要描述】2011年8月4日,“2011中国空调行业发展趋势高峰会”在北京帝景豪生大酒店召开。包括美的、海尔、志高、奥克斯、格兰仕、三星等国内外空调企业高层领导在内的150人出席本次高峰会,共同总结2011冷年市场与探讨2012冷年的发展趋势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曹宁主任做了“变频空调能效标准制定与实施的最新动态”的发言,《空调销售》主编闵福星代表主办方做了“2011冷冻年度中国空调市场发展报告

  • 分类:专业技术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1-08-23 14:52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2011年8月4日,“2011中国空调行业发展趋势高峰会”在北京帝景豪生大酒店召开。包括美的、海尔、志高、奥克斯、格兰仕、三星等国内外空调企业高层领导在内的150人出席本次高峰会,共同总结2011冷年市场与探讨2012冷年的发展趋势。

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曹宁主任做了“变频空调能效标准制定与实施的最新动态”的发言,《空调销售》主编闵福星代表主办方做了“2011冷冻年度中国空调市场发展报告·市场篇”的报告,奥维咨询(AVC)白电总监韩昱代表主办方做了“2011冷冻年度中国空调市场发展报告·趋势篇”的报告。参会单位,美的制冷家电集团王金亮副总裁、海尔空调全球企划张新起总监、三星空调(中国)营业本部马顺赟总监等在会上也发表讲话。

会议透露的信息表明,空调2011冷冻年度国内市场在诸多刺激消费政策推动下,市场延续了2010年度的高增长态势,创出了市场销售的历史新高,出货量首次突破5000万台大关。但是在销售出现大幅度增长的背后,却是利润率的下滑尴尬。显示出国内空调市场正处于一个发展变革过程中的关键时期。

政策支持刺激市场规模再创新高

高峰会认为,2011空调冷冻年度在政策支持下,承接了上年度高速增长的态势,全行业实现产销首次突破1亿套大关,内销出货达到5300万台,较上一年度净增1500万台,终端销量4950万套,同比增长幅度达到35.2%,创下历史新高。

总体而言,在高速增长的2011冷冻年度,国内市场还表现出以下显著特征:

在分级别市场方面,一二级市场冷冻年度实现销售3935.9万台,同比增长25.7%,低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;而三、四级市场受到政策扶植,特别是城镇化的提高推升了增长幅度,三四级市场实现销售1014.9万台,同比增长91.2%。

在渠道方面,自建渠道成为一种潮流,渠道下沉成为一种趋势。格兰仕计划投资10亿,在全国建2000家专卖店,年内实现1县1店;志高空调与创维结盟,宣称年内将在全国开出5000家低碳生活馆;奥克斯宣布,2013年,国内经销商渠道将超过3000家。而长虹更是计划3年内,在全国建1万家专卖连锁店;海尔则以2.4亿元从海尔集团手中买下青岛日日顺电器全部股权;三星空调加大了三、四级市场的布局力度,以扭转自身在三、四级市场占比不高的局面;美的自有品牌专卖店已达1.4万家,年底将达1.5万家,这部分渠道营收几乎占整体的1/3。同时,电子商务进入行业视野,包括志高、TCL等空调企业的线上销售已经有了一定的占比,并呈加速发展的态势。
  在价格方面,全年行业价格呈现先扬手抑的走势,一方面,虽然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度增长,但空调产品价格提升小于业界预期,3月份行业出现过一轮12%左右的价格提升,但到了旺季价格又出现小幅度的回落。机型供给结构失衡导致的库存加大以及旺季天气不佳,是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。另一方面,特价机总量大幅回落,占比仅为8.5%,同比上年度下降了6.8个百分点。特价机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,工厂大力推广变频、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成本压力,以及定频压缩机供给紧张,使得工厂不得不减少特价机供应。

在产品方面,一是变频产品销量出现快速提升,全行业变频销量1768万套,同比增长113.6%,占比35.7%,上升13.1个百分点。但是,由于变频原材料因为日本地震等因素造成的原配件供应的紧张,以及增速最快的三、四级市场对变频产品需求度不高等,造成了变频的增长没有达到业内预期;二是产品结构失衡。多数品牌的产品搭配出现决策失误,从而导致中高端机型库存大幅增加,而定频机和小匹数机型出现断货现象;三是产品设计更为精细,概念更贴近消费需求。
 

在库存方面,2011年度结束,空调行业库存总量达到1620万台,较上一年度的1225万台增加了395万台,增幅为32.2%,此库存水平已经是2009年度的两倍之多。其中,工厂及中心库库存为1080万台,渠道商业库存540万台,均已超越历史最高水平。这对行业来说,既增加了资金沉淀的压力,又带来了新品上市的难度。
 

 年度结束,行业整体赢利并不乐观,出现两极分化的新特点,部分品牌的赢利能力在持续上升,大部分品牌则出现了赢利水平下滑。主要受到三个因素影响,其一是企业规模,产销规模越大的品牌可通过大宗采购提高议价能力,进而分摊成本的能力就越强。其次,部分企业在技术储备上实现了高度积累,并将科技迅速转化为产品增值。最后,政策补贴的退出显然对各品牌盈利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